一说起草原英雄小姐妹,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《草原英雄小姐妹》
“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,不如我们公社的羊儿多,天边漂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,不如我们公社的羊绒白……”
想不到,这次的远行,我们会走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家乡。
7月29号,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(当地人简称达茂旗)时,我们决定在白云鄂博矿区停留下来。
白云矿区,也称为白云鄂博矿区,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,南距包头市区149公里,北距中蒙边境95公里,区域面积为328.64平方公里,被达茂旗所环绕。
白云矿区常住人口只有两万多人,区域内居住着蒙、汉、回等11个民族,其中白云铁矿职工及家属占了全区总人口的80%。
这个区域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,选择在这里停留,一来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中唯一的县(区)级工矿区,是享誉世界的“稀土之都”,之所以说它享誉世界,是因为它蕴藏着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41%以上的稀土矿物及铁、铌、锰、磷、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,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“稀土之都”。
白云鄂博丰富的铁矿资源,由中国地质学家丁道衡1927年首次发现,白云鄂博山又名为白云宝格都,蒙古语的意思是“富饶的神山”,由于语音的原因,丁道衡把它译为白云鄂博,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。
白云矿区的发现和发展对包头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,使其成为包头市的工业重镇,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二是这里还有2017年新建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。
没想到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天,特别凉爽的一个小城,我们住在白云宾馆,虽然设施旧一点,但是宾馆卫生非常干净,院里停车很方便,住的又是接地气的一楼,非常安静,前台工作人员待人热情而周到,旁边就是白云鄂博矿区人民政府,政府对面是一个大广场,广场南面是白云鄂博矿区湿地公园。
在20°C 的气温下,漫步在白云鄂博矿区湿地公园,蓝天、湖水、芦苇相映,步道、绿树、草地环绕,静听鸟儿鸣叫,做个深呼吸,尽情的呼吸这带着青草味的凉爽的空气,真的是一种享受,不由得感叹,生活在这儿的人们真是太幸福了!
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,我们对草原英雄小姐妹俩的故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。
草原英雄小姐妹”讲述的是蒙古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真实故事。她们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(简称达茂旗)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,1964年2月9日,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姐妹俩因父亲去给邻居帮忙,她俩主动要求替父亲放牧公社的384只羊🐏。让人万万想到的是,她俩在乌兰察布草原上放牧时突遇暴风雪,碰上了草原牧民最怕遇到的“白灾”,当时气温骤降至零下37°C,羊群在风雪中狂奔,姐妹俩冒着风雪拼命追赶保护羊群,历经一天一夜,徒步70余里,最终羊群保住了,而姐妹两个却被冻成了重伤,
包头市20名画家以油画形式再现“草原英雄小姐妹”事迹场景
羊群要过白云鄂博火车站的铁道时,在这里,龙梅遇到了救命恩人哈斯朝鲁和他的儿子那仁满都拉。之后,他们和白云鄂博火车站8名职工分工合作,一面寻找还被困在风雪中的玉荣,一面与矿区领导联系,最终经各族干部群众的大力营救,姐妹俩被及时送往白云鄂博铁矿医院,双双脱离生命危险。不久,这对小姐妹又被组织上转送到内蒙古医院、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治疗。
国家派出了最精良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治疗,并给她们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和药品,但由于冻伤严重,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,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,而她们放牧的384只羊,仅有3只被冻死。
看到这对不惧风雪,拼命顽强保护集体羊群的小姐妹,时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、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笔题词,要求全区各族青少年向她们学习,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她们“草原英雄小姐妹”的光荣称号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撰文赞扬她们是内蒙古草原上“最艳的花朵”,她们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,成为家喻户晓的“草原英雄小姐妹。
“草原英雄小姐妹”是党和人民给予龙梅、玉荣的最高荣誉,她们的成长更是得到了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深切关怀。
1964年8月25日,龙梅、玉荣经过多方救治,从内蒙古人民医院康复出院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达茂联合旗政府安排她们进入百灵庙民族小学读书。
之后,龙梅积极参军,玉荣继续求学,她们奋发努力,洁身自律。
70年代初,龙梅、玉荣进入包头市和原乌兰察布盟的政府职能部门担任重要职务。她们说:“我们姐妹俩得到了很多人得不到的荣誉和待遇,所以一定要努力工作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回报祖国,回报家乡。
对乌兰夫和自治区领导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谆谆教诲,龙梅、玉荣始终铭记在心,她们说:“是党和人民把我们姐妹俩从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孩子,培养成民族干部。我们的身体上留下了终生残疾,但是在人民利益和集体财产面前,这个代价是值得的。”
参观完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,矿区公园是必须去的。
白云鄂博矿山健康主题公园位于世界上最大稀土矿山--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南侧,占地约470000平方米,是一处具有矿山文化特色的主题景观公园。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好多已经退役的大型矿山用机械。
一进入矿山公园,就被这两台巨大的矿用机械所吸引。
这个设备叫立电铲,自重就有80吨,铲斗容积4立方米。长 12.1米,宽 6米,高12米,是当时非常先进的采掘设备,技术比较成熟,设备稳定性比较好,这个型号的电铲目前仍然在国内矿山大范围使用。
已退役的3307矿用重型机械自卸汽车,设备载重量45吨,自重35吨。长8.74米,宽4.06米,高4.34米
该设备最大钻孔直径200mm,长11米,宽4.2米,高4.5米,据统计该钻机钻孔深度合计2万多米。
该设备为载重108吨的大型矿用运输设备,自重85吨,长10.88米,宽6.27米,高5.50米,1989年白云铁矿开始购进 SF3102电动轮自卸车,在原来单一的铁路运输基础上,增加了公路运输,极大提高了铁矿开采效率。
服役34年的64t斗车 2020年停运
这些大型的矿山机械,见证了白云矿区的辉煌,如今它们静静的停靠在矿区公园,可以让游客更好的了解矿山工业文化。
早期的白云鄂博矿区有废矿坑、盐渍地、垃圾填埋区、岩石裸露区、煤渣土和石沙土区等多种环境问题区域。
近几年,白云矿区投资1.28亿元对白云鄂博铁矿主东矿南部占地705亩的废弃采坑进行了恢复治理,建成了总占地面积为47万平方米的矿山公园一期,完成矿山公园蓄水池、进园道路、景观敖包等标志性建筑和园内小品工程,完成15万平米矿山公园二期绿植,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公园美景。
来白云鄂博,可不要错过了美食,因为去年在包头市一家烧麦馆吃到的烧麦特别好吃,所以觉得白云矿区这边的也不会差,宾馆工作人员给我们推荐了矿山路上一家当地人常去的烧麦馆,这里的烧麦果真好吃,但更惊艳的是他家的凉切手把羊肉,顾客可以自选肉称重或蒸了热吃或直接切了凉吃(78元一斤),我们选了凉吃,羊肉不柴不腻,肉质紧实却不老,鲜香可口。老板说,他家的羊肉是自家牧场的,完全是草原上散养的,难怪这么好吃。
听说我们还想吃莜面,在这儿吃饭的一位顾客推荐我们去武川莜面村,说他家的莜面很地道,第二天,我们去了这家店,门面不大,但是莜面花样不少,果真,这家做的莜面窝窝,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莜面窝窝,再配上他家的羊肉汤蘸着吃,绝了😋
老板娘说,莜面窝窝好吃,关健在于莜面的品质,她家的莜面是自家种自家磨的,所以有燕麦天然的原香味,羊肉汤好喝,也是因为羊肉是自家牧场的,所以说,天然的才是最好的。
白云鄂博矿区,给我们的草原之行,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,以后有机会,也许还会再来的!